DeFi 回购潮下,Uniswap、Lido 陷“中心化”争议

Source of this Article
ChainCatcher 3 hours ago 139

原文标题:Uniswap, Lido, Aave?! How DeFi Is Quietly Becoming More Centralized

原文作者:Oluwapelumi Adejumo,CryptoSlate

原文编译:Saoirse,Foresight News

 

11 月 10 日,当 Uniswap 的管理人员提交「UNIfication」提案时,这份文件读起来更像是一次企业重组,而非协议更新。

该提案计划激活此前未启用的协议费用,将资金通过新的链上财库引擎流转,并利用所得资金购买且销毁 UNI ($7.69) 代币。这种模式与传统金融领域的股票回购计划如出一辙。

一天后,Lido 也推出了类似机制。其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提议建立一套自动回购系统:当以太坊价格超过 3000 美元且年化收入超过 4000 万美元时,将超额质押收益用于回购其治理代币 LDO ($0.81)

这种机制特意采用「反周期」策略——在牛市中力度更强,在市场环境收紧时则趋于保守。

这些举措共同标志着 DeFi 领域的重大转型。

过去数年,DeFi 领域一直由「Meme 代币」和激励驱动型流动性活动主导;如今,头部 DeFi 协议正围绕「收入、费用捕获、资本效率」这些核心市场基本面重新定位。

然而,这一转变也迫使该行业直面一系列棘手问题:控制权归属、可持续性如何保障,以及「去中心化」是否正逐渐让位于企业逻辑。

DeFi 的新金融逻辑

2024 年大部分时间里,DeFi 的增长主要依赖文化热度、激励计划和流动性挖矿。而近期「重新启用费用」「推行回购框架」等动作,表明行业正试图将代币价值与业务表现更直接地绑定。

以 Uniswap 为例,其「计划销毁至多 1 亿枚 UNI 代币」的举措,将 UNI 从纯粹的「治理资产」重新定义为一种更接近「协议经济权益凭证」的资产——即便它缺乏股权所具备的法律保护或现金流分配权。

这类回购计划的规模不容小觑。MegaETH 实验室研究员 BREAD 估算,按当前费用水平计算,Uniswap 每月可能产生约 3800 万美元的回购能力。

这一金额将超过 Pump.fun 的回购速度,但低于 Hyperliquid 约 9500 万美元的月度回购规模。

Hyperliquid、Uniswap 与 Pump.fun 的代币回购对比(来源:Bread)

Lido 的模拟机制结构显示,其每年可支持约 1000 万美元的回购规模;回购的 LDO 代币将与 wstETH 配对,投入流动性池以提升交易深度。

其他协议也在加速推进类似举措:Jupiter 将 50% 的运营收入用于 JUP ($0.33) 代币回购;dYdX 将四分之一的网络费用分配给回购和验证者激励; Aave 也在制定具体计划,拟每年投入至多 5000 万美元,通过财库资金推动回购。

Keyrock 数据显示,2024 年以来,与收入挂钩的代币持有者分红已增长超 5 倍。仅 2025 年 7 月一个月,各协议在回购和激励上的支出或分配金额就约达 8 亿美元。

DeFi 协议持有者收入(来源:Keyrock)

由此,头部协议约 64% 的收入如今会回流至代币持有者——这与此前「优先再投资、后分配」的周期形成鲜明反差。

这一趋势背后,是行业正在形成的新共识:「稀缺性」与「经常性收入」正成为 DeFi 价值叙事的核心。

代币经济的机构化

回购浪潮反映出 DeFi 与机构金融的融合正不断加深。

DeFi 协议开始采用「市盈率」「收益率阈值」「净分配率」等传统金融指标,向投资者传递价值——这些投资者也正以评估成长型企业的方式看待 DeFi 项目。

这种融合为基金经理提供了通用的分析语言,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:DeFi 的设计初衷并未包含「纪律性」「信息披露」等机构化要求,而如今行业却需满足这些期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Keyrock 的分析已指出,许多回购计划严重依赖现有财库储备,而非持久的经常性现金流。

这种模式或许能短期支撑代币价格,但长期可持续性存疑——尤其是在「手续费收入具有周期性、且往往与代币价格上涨挂钩」的市场环境中。

此外,Blockworks 分析师 Marc Ajoon 认为,「自主决定的回购」对市场影响通常有限,且在代币价格下跌时,可能导致协议面临未实现损失。

鉴于此,Ajoon 倡导建立「数据驱动的自动调整系统」:估值低时配置资金,增长指标疲软时转向再投资,确保回购反映真实经营业绩,而非投机压力。

他表示:「就目前形式而言,回购并非灵丹妙药…… 由于『回购叙事』的存在,行业盲目将其置于其他可能带来更高回报率的路径之上。」

Arca 首席投资官 Jeff Dorman 则持更全面的观点。

他认为,企业回购会减少流通股数量,但代币存在于特殊网络中——其供应量无法通过传统重组或并购活动抵消。

因此,销毁代币可推动协议向「完全分布式系统」发展;但持有代币也能为未来预留灵活性——若需求或增长策略需要,可随时增发。这种双重性使得 DeFi 的资本配置决策,比股票市场中的决策更具影响力。

新风险浮现

回购的财务逻辑虽简单直接,但其对治理的影响却复杂深远。

以 Uniswap 为例,其「UNIfication」提案计划将运营控制权从社区基金会转移至私人实体 Uniswap Labs。这种中心化倾向已引发分析师警惕,他们认为,这可能复刻「去中心化治理本应规避的层级结构」。

对此,DeFi 研究员 Ignas 指出:「加密货币『去中心化』的原始愿景正举步维艰。」

Ignas 强调,过去数年,这种「中心化倾向」已逐渐显现——最典型的例证是:DeFi 协议在应对安全问题时,常依赖「紧急关停」或「核心团队加速决策」。

在他看来,问题的核心在于:即便「集中权力」具备经济合理性,也会损害透明度与用户参与度。

然而,支持者则反驳称,这种权力集中可能是「功能性需求」,而非「意识形态选择」。

风险投资公司 a16z 的首席技术官 Eddy Lazzarin 将 Uniswap 的「UNIfication」模式描述为「闭环模式」——在该模式下,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产生的收入会直接流向代币持有者。

他补充道,DAO 仍将保留「为未来发展增发代币」的权力,从而在灵活性与财务纪律之间实现平衡。

「分布式治理」与「执行层决策」之间的张力并非新问题,但如今其财务影响已大幅扩大。

当前,头部协议管理的财库规模达数亿美元,其战略决策足以影响整个流动性生态。因此,随着 DeFi 经济逐渐成熟,治理讨论的焦点正从「去中心化理念」转向「对资产负债表的实际影响」。

DeFi 的成熟度考验

代币回购浪潮表明,去中心化金融正从「自由实验阶段」演进为「结构化、指标驱动的行业」。曾经定义该领域的「自由探索」,正逐渐被「现金流透明度」「业绩问责制」「投资者利益对齐」所取代。

然而,成熟也伴随着新风险:

· 治理可能向「中央控制」倾斜;

· 监管机构或把回购视为「实际股息」,引发合规争议;

· 团队可能将精力从「技术创新」转向「金融工程」,忽视核心业务发展。

这一转型的持久性,取决于执行层面的选择:

· 「程序化回购模型」可通过链上自动化植入透明度,保留去中心化特质;

· 「自主回购框架」虽实施速度更快,却可能削弱可信度与法律清晰度;

· 「混合系统」(将回购与可衡量、可验证的网络指标挂钩)或为折中方案,但目前鲜有在实际市场中证明「具备韧性」的案例。

DeFi 代币回购的演进(来源:Keyrock)

但有一点已明确:DeFi 与传统金融的互动已超越「简单模仿」。如今,该领域在保留「开源基础」的同时,正融入「财库管理」「资本配置」「资产负债表审慎性」等企业管理原则。

代币回购正是这种融合的集中体现——它将市场行为与经济逻辑结合,推动 DeFi 协议转变为「自筹资金、以收入为导向的组织」:对社区负责,以「执行效果」而非「意识形态」作为衡量标准。



Facebook X WhatsApp LinkedIn Pinterest Telegram Print Icon


BitRss shares this Content always with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4.0 International (CC BY-NC-SA 4.0) License.

Read Entire Article


Screenshot generated in real time with SneakPeek Suite

BitRss World Crypto News | Market BitRss | Short Urls
Design By New Web | ScriptNet